在储能电池 Pack 设计领域,热管理至关重要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,若无法有效散热,不仅影响电池性能与寿命,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。工业软件在热管理仿真平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,而当前推动工业软件国有化,政策协同不可或缺。我国工业软件市场长期被国外产品主导,尤其在储能电池热管理仿真这类专业领域。国外软件虽技术成熟,但存在价格高昂、售后受限以及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。一旦国际形势变化,国内相关产业将面临技术断供的严峻挑战。在此背景下,工业软件国有化进程迫在眉睫,政策协同成为有力助推器。
从国家层面来看,一系列政策已密集出台。2024 年,八部门联合推动工业设备更新,明确要求到 2027 年工业设备投资较 2023 年增长 25% 以上,通过财政贴息、税收优惠等手段,激励企业积极采用国产工业软件。在工业软件核心领域,工信部发布的设备更新政策提出硬性指标,到 2027 年要完成 200 万套国产工业软件和 80 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的更新换代,其中就涵盖热管理仿真这类关键软件。在税收政策上,工业软件企业享受 “两免三减半” 的所得税优惠,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更是提高至 120%,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,增强了企业投入研发的积极性。
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,依据自身产业特色,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。广东投入全链条生态扶持,对采购国产软件的企业按比例补贴,目标是在 2025 年打造 2 家千亿级软件巨头,以此优化产业发展环境,降低企业使用国产软件的成本,吸引更多企业投身到国产工业软件的生态建设中。重庆实施 “揭榜挂帅” 机制,单个项目最高奖补 600 万元,成功推动了中冶赛迪 “AI 金睛” 等成果在钢铁高危场景落地,同样,这一机制也可应用于储能电池热管理仿真平台的研发中,充分调动企业和科研团队攻克技术难题的积极性。
为进一步推动工业软件国有化在热管理仿真平台的发展,需构建多方协同创新体制。各部门应牵头建立工业软件技术攻关跨部门协调机制,统筹协调各方资源,解决技术攻关过程中的跨部门问题,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,确保各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工业软件产业基础建设的进展情况、技术瓶颈和政策需求,分享最新科研成果并及时反馈企业应用中的实际问题。企业作为市场主体,应与高校、科研机构紧密合作,共建研发中心、产业技术联盟等创新平台,聚焦热管理仿真算法优化与系统集成研究。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前沿的科研能力,能够为工业软件领域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储备。通过完善产学研用联动机制,建立紧密的利益纽带与高效的沟通桥梁,显著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。
工业软件国有化在储能电池 Pack 设计的热管理仿真平台发展中,离不开政策的协同支持。从国家到地方,通过财政、税收、创新机制等多方面政策的协同发力,将有效推动国产热管理仿真平台技术突破,提升产品竞争力,保障储能电池产业安全、稳定、高效发展,助力我国在全球储能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。
九河云以'技术+生态'双轮驱动,为制造业提供全周期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。联合华为及国产ISV厂商,为企业精准匹配CAD/CAE/EDA等国产工业软件替代方案,实现智能设计、生产流程优化及管理系统升级,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