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软件,这颗被誉为 “工业皇冠上的明珠” 的关键领域,正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 “智” 造的加速转型,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。2023 年,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 2824 亿元,并且行业预测,到 2025 年这一数字将突破 3390 亿元,中国在全球工业软件市场的份额也在持续稳步提升。在这片高速扩张的市场蓝海中,国产工业软件力量正实现华丽蜕变,从曾经的技术追随者逐步成长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,强力重塑着全球工业软件的竞争格局。
核心技术破冰,国产力量强势突围
在工业软件领域,欧美巨头在 CAE(计算机辅助工程)、EDA(电子设计自动化)等高端细分领域,凭借先发优势形成了长达数十年的垄断局面。过去,这些关键领域的国产化率一度不足 5%,严重制约着我国工业的自主发展。然而,中国企业并未因此退缩,而是以坚定的自主创新决心,全力打破技术枷锁,实现了强势突围。
中望软件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它凭借自主研发的三维几何内核技术,成功成为国产 CAX(计算机辅助设计 / 工程 / 制造)领域的破局者。这项核心技术的突破,不仅让中望软件拥有了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底气,其产品更是凭借出色的性能和性价比,走出国门,覆盖了全球 90 个国家和地区,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。
索辰科技则另辟蹊径,通过并购力控科技,巧妙构建起 “CAE+SCADA(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)” 的技术链条。这一创新举措实现了研发与生产数据的闭环贯通,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,为国产工业软件在技术整合与应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戴西软件的动作同样引人注目,它全资收购了全球 CAE 标杆企业 ETA 的核心资产。这一收购行为意义深远,推动国产仿真软件实现了从 “替代进口” 到 “自主定义” 的重大跨越,标志着国产工业软件在高端仿真领域开始掌握话语权。
新势力重构产业生态
如今,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路径已发生深刻转变,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的突破,而是朝着全生态重构的方向大步迈进,形成了多维度的创新发展态势。
在技术融合方面,云化与 AI 的深度融合成为新趋势。智橙云 PLM(产品生命周期管理)集成 AI 大模型,创新性地上线了 “企业知识库”,为企业提供了智能化的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;金蝶推出的云化 PLM + 低代码平台,通过优化开发流程,将交付周期大幅缩短了 50%,显著提升了项目实施效率。
在垂直行业深耕领域,众多企业结合自身优势,在特定行业中精耕细作。宝信软件依托钢铁流程工业场景,开发的工业 AI 平台在缺陷检测方面表现卓越,精度超过 99%,有效保障了钢铁产品的质量;汉得信息则精准把握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机遇,成功抢占了锂电池 MES(制造执行系统)市场 49.4% 的份额,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。
生态协同方面,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。工信部联合 11 家单位,集中力量攻坚三维 CAD/CAE 技术,整合各方资源,突破技术瓶颈;湖南省开放 2 万家工业企业场景,以实际应用需求反哺技术研发,加速技术迭代升级,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协同发展模式。
从中国战场到全球格局
国产工业软件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,便积极开启了全球化征程,通过多种方式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力量,改变全球工业软件竞争格局。
在标准输出方面,中望软件发挥了带头作用。它大力推动 API 接口标准化,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研发投入占比超过 30%。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开放的合作态度,中望软件的生态合作已覆盖全球 90 个国家,将中国标准推向世界,提升了我国在工业软件领域的国际话语权。
在模式创新上,浩辰软件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。它在跨境业务中实现了知识产权零纠纷,这一成果充分彰显了其在知识产权管理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卓越能力。目前,浩辰软件境外营收已突破 1 亿元,用户遍布上百个国家,为国产工业软件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在关键技术领域,合见工软取得了重大突破。其 EDA 平台能够支持 7nm 工艺,在芯片设计这一 “卡脖子” 环节成功撕开一道裂口,打破了国外在高端 EDA 技术上的长期垄断,为我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,也让国产工业软件在全球高端技术竞争中崭露头角。
随着国产工业软件在核心技术、产业生态和全球化等方面的持续发力,其在全球工业软件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。未来,国产工业软件有望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,为全球工业的数字化、智能化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。
九河云以'技术+生态'双轮驱动,为制造业提供全周期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。联合华为及国产ISV厂商,为企业精准匹配CAD/CAE/EDA等国产工业软件替代方案,实现智能设计、生产流程优化及管理系统升级,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