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造业数字化转型:广东龙头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践路径
2025-09-11

在美的集团顺德工厂的智能车间,机械臂精准焊接零部件,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来自 1000 余台设备的运行数据,供应链协同平台将订单信息同步至 1400 家供应商 —— 这是广东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生动实践。作为制造业大省,广东以 “链式改造” 推动 4 万家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,龙头企业构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转型核心引擎,其 “基础设施筑基 — 生态协同拓网 — 数据价值变现” 的实践路径颇具示范意义。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基础设施的标准化重构是平台建设的首要步骤。2012 年美的启动 “632 项目”,用统一的 ERP 系统取代 6 种分散的运营体系,1 万余人参与这场 “系统革命”,实现订单、库存、生产数据的全集团贯通。改造后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30%,并催生工业互联网平台美云智数,将内部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。佛山盈特金属接入该平台后,月度人均产出提升 5.3%,生产能耗下降 9.68%。这种 “自建自用 — 产品化输出 — 产业链赋能” 模式被广泛复制,新宝股份的供应链协同平台连接 105 家供应商,使 APS 物料齐套率提升 30%,存货周转率提高 20% 以上。​

生态协同网络的构建放大了平台价值。珠海某家电龙头企业的 B2B 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,拆解为 30 余个独立模块,支持每秒处理 12 万笔订单,响应时间缩至 180 毫秒。通过 API 对接 ERP 与 WMS 系统,实现 2000 余家供应商的实时数据共享,采购周期从 45 天压缩至 28 天。这种协同得益于广东 “链主带动” 政策,省财政安排 10 亿元补贴,鼓励龙头企业开放平台资源。美的供应商通过其协同平台接单,新宝股份甚至为接入的供应商提供补贴,形成 “龙头引领、中小企业跟进” 的良性循环,推动全省工业互联网渗透率达 67%,远超全国平均水平。​

数据驱动的价值重构彰显平台进化能力。广东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从基础连接迈向智能决策,某石化厂通过振动传感器与 AI 算法构建预测性维护系统,将设备故障预警提前至 7 天,输油泵异常处理时间从 8 小时缩至 30 分钟。珠海家电企业的智能排产系统结合 MES 数据与需求预测模型,库存周转率从 3 次 / 年提升至 4.5 次 / 年。这些进化背后是数据要素的深度挖掘,美的平台积累的 2000 余个零部件全生命周期数据,使质量事故率下降 50%;新宝股份通过供料 App 实现生产全流程在线化,产品合格率提升至 99.84%。​

广东的实践揭示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逻辑:龙头企业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枢纽,将技术标准、数据能力与生态资源注入产业链。从美的的系统重构到新宝的协同网络,从政策补贴的精准滴灌到市场机制的自发扩散,广东形成了 “基础设施共建、数据资产共享、价值收益共赢” 的产业数字化生态。截至 2025 年,全国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 1 亿台,其中广东贡献了重要增量。这种以平台化思维破解 “不敢转、不会转、转不起” 难题的路径,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 “广东方案”。

九河云以'技术+生态'双轮驱动,为制造业提供全周期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。联合华为及国产ISV厂商,为企业精准匹配CAD/CAE/EDA等国产工业软件替代方案,实现智能设计、生产流程优化及管理系统升级,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