区块链 + 供应链金融:破解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数字化方案​
2025-09-18

一家为汽车主机厂配套的零部件企业,手握 200 万元应收账款却难以贴现,而核心企业的融资成本比它低 5 个百分点 —— 这种信用传导断层,是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典型写照。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正在改写这一格局,通过分布式账本、智能合约与数字确权构建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,让中小企业的 “隐形信用” 转化为融资能力,形成 “核心企业背书、数据可信流转、资金精准滴灌” 的数字化生态。​

联盟链架构搭建了多方信任基石。传统供应链金融中,纸质单据易伪造、信息不透明导致银行放贷谨慎。而基于联盟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,将核心企业、供应商、银行等节点纳入分布式网络,实现交易数据实时上链存证。TCL 集团搭建的区块链平台,让供应商应收账款信息自动写入不可篡改的账本,金融机构通过授权即可验证交易真实性,使融资周期从 30 天缩短至 7 天,融资成本降低 20%,累计服务 500 余家中小企业融资超 100 亿元。万向集团的实践同样亮眼,其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区块链债权凭证流转,试点阶段就为数十家供应商解决近三千万元融资,核心企业信用沿着链条精准传导至长尾供应商。​

智能合约技术重构了资金流转机制。邮储银行在福建落地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融资服务,预设资金用途与支付条件,确保买方回款定向用于归还保理融资,从技术上杜绝资金挪用风险。这种 “条件触发 - 自动执行” 的机制,使某商业银行的欺诈风险发生率从 5% 降至 1%,信用评估准确性从 60% 提升至 85%。对于制造业常见的动产融资场景,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更显优势:仓库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库存数据并上链,当库存量低于警戒线时,智能合约自动触发预警,解决了传统库存融资中抵押物监管难的痛点,使风险降低 40%。​

生态协同模式释放普惠金融价值。上海市启动的大宗商品供应链融资试点,整合交易平台、银行、仓储物流等多方资源,依托链上电子仓单和应收账款信息,为有色金属贸易企业提供精准融资。这种模式下,中小企业无需额外抵押,仅凭真实交易数据即可获得授信。数据显示,应用区块链技术后,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平均下降 2 个百分点,某案例中银行对二级供应商的放贷意愿提升 60%。更重要的是,区块链实现了信用的 “多级穿透”,三级、四级供应商也能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获得资金支持,盘活整个产业链的流动性。​

区块链重构的不仅是融资流程,更是产业信用分配机制。当智能合约替代人工审核,当数字凭证取代纸质单据,当实时数据穿透多层供应链,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不再依赖单一财务报表,而是基于真实交易行为的动态画像。从 TCL 的应收账款融资到万向集团的债权凭证流转,从上海的大宗商品试点到邮储银行的智能合约支付,这些实践证明:区块链技术让供应链金融回归 “真实贸易为本” 的本质,使金融活水真正流向最需要的制造业毛细血管,为实体经济注入数字化时代的信用动力。

九河云以'技术+生态'双轮驱动,为制造业提供全周期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。联合华为及国产ISV厂商,为企业精准匹配CAD/CAE/EDA等国产工业软件替代方案,实现智能设计、生产流程优化及管理系统升级,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